10月29日上午,重庆仲裁委员会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法律硕士(国际仲裁)研究生“开学第一课”活动,特邀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原庭长刘竹梅进行专题授课。本次活动是落实法律硕士(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实务专家进课堂,强化仲裁实务与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仲裁人才的培养。活动由重庆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胡轶主持,来自企业、律所的实务导师代表、仲裁秘书导师代表和西南政法大学2023级至2025级法律硕士(国际仲裁)研究生近百人共同参与。

△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重庆仲裁委员会研究咨询处副处长黄知帅详细介绍了国家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重大机遇挑战,重庆仲裁委员会在推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中的探索实践。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李兆玉介绍了法律硕士(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特色与愿景,仲校合作推进情况和成效。
在专题交流环节,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天同(重庆)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晓雨以自身办理仲裁案件经历出发为学子们分享了实务经验,强调复合型能力在法律实务中的关键作用;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兼法务总监张艺泷结合自身在企业合规领域的跨界经验,为学子们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多元路径建议。重庆仲裁委员会高级仲裁秘书李小杰则从实务角度分享了仲裁秘书专业素养与职业发展前景。2名研究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规划与职业理想,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期待与收获感悟。

△研究生代表朱星豫、王嘉旭发言
活动特邀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原庭长刘竹梅,以《法律人的职业蓝海——从实务看仲裁》为题开展专题授课。刘竹梅仲裁员结合自身法官经历及仲裁实践经验,系统阐释了仲裁制度的优势与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独特价值。她强调,仲裁不仅是法律职业的新兴蓝海,更是法律人实现专业价值、拓展职业空间的重要方向。她鼓励同学们要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投身仲裁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为推动我国仲裁事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刘竹梅仲裁员授课
胡轶副主任强调,仲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鼓励同学们以“公心为秤、专业为剑、浩气为盾”,在校期间夯实理论基础,实践中锤炼技能,充分利用仲校合作搭建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既具备扎实法律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仲裁实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未来在国际仲裁舞台上充分展现中国法律人和西政学子的担当。

下一步,重庆仲裁委员会与西南政法大学将进一步优化法律硕士(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深化“双实务导师”的实施机制,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深度融合,推动课程体系与仲裁实务需求精准对接,探索建立仲裁人才国际交流机制,为我国仲裁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